一是優化協同創新空間布局。構建以西部(成都)科學城為極核引領的“1+4+N”創新空間布局,打造“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、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、‘一帶一路’創新樞紐”區域協同創新體系。
二是構筑科技創新中心策源承載地。統籌推進西部(成都)科學城、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、天府實驗室、科創空間等原始創新核心承載建設。
三是優化重點技術領域布局。布局面向未來產業的前沿技術,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,發展現代服務業融合支撐技術。
四是優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布局。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、天府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平臺,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、新型研發機構等產業創新平臺,研發設計、創業孵化、成果轉移等功能服務平臺。
五是提升科技賦能城市治理能力。構建碳中和綠色技術創新體系,優化“智慧蓉城”建設科技服務,增強“健康成都”技術供給,強化鄉村振興科技支撐。
六是培育壯大多元創新主體。強化在蓉高校院所和創新型領軍企業重要作用,構建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。
七是激發人才創造活力。深化人才評價與激勵改革,實施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”等制度,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,培育青年人才后備軍,提升各類人才服務保障水平。
附件:關于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
成辦發〔2022〕23號,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2%,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,萬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
支持市屬國有企業與央企等建立100億元綠色低碳產業基金;支持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攻關;支持碳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;支持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
智能裝備領域規模達到100億元,智能制造示范項目3-5個,培育2-3家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產品生產領域龍頭企業,環保產業營收達200億元
30萬噸/年及以上煤礦基本實現綜合機械化開采,70%以上的正常生產煤礦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及以上標準,做到 一礦一策
推進DRG付費方式改革實現實際付費,完善兩病門診用藥醫保服務包的試點辦法,啟動安寧療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
立足雅安市資源優勢和工業發展基礎,支撐1+4現代工業體系建設,著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產業分工協作和產業鏈重構
宜府辦發〔2022〕13號,從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,完善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保護區綜合整治,開展水源保護區生態修復,強化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
川發改能源〔2022〕227號,積極推動水電與風電,太陽能發電協同互補,在負荷中心和新能源基地重點布局抽水蓄能電站 加快新型儲能示范推廣
立足成都市信息化發展基礎和未來前景,采用定性目標+定量指標相結合的方式提出目標體系,設置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R&D經費投入增速等14項二級指標
力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目前的82%提高至2025年的88%,秸稈綜合利用率不低于90%,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從2020年的80.2%增加到85%
成都分類建成1150個幸福美好公園社區,示范創建100個未來公園社,定義幸福美好生活的幸福美好公園社區,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
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,工業園區規上畝均營業收入年均增長4%;工業園區1+3+3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